明朝灭亡的原因有一堆,但要排个顺序的话哪些股票可融资,李自成起码是十名以外,他可没那么重要。
李自成属于一个群体,群体的意志不会改变,推翻明朝的目标也不会改变。没有李自成,这个群体也会产生其他代表性人物,就像李自成取代上一任闯王高迎祥那样,而被其他人取代。
说李自成这些农民起义军是被土地兼并搞起来的,这个说法不错,但是太宏观了,宏观到任何一个王朝崩溃联系上土地兼并,都不能说错。但土地兼并又和明朝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完蛋,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,这是宏观层面的表现。
另一个方面来说,对于土地兼并,地主阶级才是“始作俑者”,是“直接参与者”,而官府机构和统治者不是主要参与者。但事实却是起义军却旗帜鲜明的针对官府,即所谓的“杀官造反”,而不是鲜明的针对地主,你肯定没听过“杀地主造反”的。当然,为了抢夺资源,地主的遭遇也不会好,但杀害地主往往不是第一选择,甚至不乏农民起义本身就有地主阶级的参与者。
展开剩余72%明末这帮“起义带头人”,大都不是专职搞农业出身,高迎祥是马贩子,李自成是驿卒,张献忠是边军,如果说是因为失去土地而搞事情,这些人明显不是意愿最强烈的一批人。
能把他们绑上农民起义的“战车”,旗帜鲜明的反抗明王朝的原因就是“征税”,所谓的“皇粮国税”,重税,暴税,苛捐杂税。有了这一点,他们才能聚集大批农民军跟随的原因,直接把反抗目标指向官府,确认是官府剥夺了他们生存的希望。起义军的口号再明白不过了,“吃他娘,喝他娘,闯王来了不纳粮”,乱世重税才是压死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为什么这么说?正常情况下,遭遇天灾的农民,不会直接把问题指向统治阶级,他们会逃亡,会乞讨,会骂老天爷,甚至会卖儿鬻女,沦为盗匪,但天灾是不可抗力,谁都无能为力,不过这时若有落井下石的群体,很容易成为发泄愤怒的对象,“皇粮国税”恰恰是强制性的,不可避免的,若遇上苛捐杂税的嚣张皂吏们,火药桶直接就爆了。
追溯明末农民起义,最早是陕北王二起义,陕北连年灾荒之下,官府增赋逼税,引发大量民怨,王二、种光道等人聚灾民数百,于白水县杀县令,开粮仓。这番举动瞬间点爆陕西农民起义的浪潮,不到一年时间,陕西境内的起义军达一百余部,王二事件显然不是孤例,朝廷重税也不会针对一个地方。
按说农民军作乱,派兵镇压即可,只要军队给力,也不是没可能,但这就是明末的“死局”,军队也不给力。明末边军欠饷也是个“老大难”的问题,农民军里有不少本来就是官军欠饷哗变而加入义军的,甚至不少骨干分子都是边军出身,如高迎祥、李自成、张献忠、王自用等人,都有边军的经历。
明末乱局的套路就是,本身农民就吃不上饭,又遇见逼税逼捐的,索性暴起反抗,暂时想稳一手的,去参军,但参军又不发饷,要么选择逃亡,要么又是暴起反抗,反抗的就得去搞起义,选择逃亡的,没吃没喝也走不远,大概率被裹挟进起义军。明末本来就缺钱缺粮,官府镇压农民军,就会加重各地征税盘剥,吃不上饭的人就会更多,起义的人就会越来越多,不断引发连锁反应,直到这个模式扛不住,最后推翻这秩序。
这个糟糕的模式下,有没有李自成,重要吗?
最后插个题外话,明末这种类似的“死局”,有个汉朝的“昏君”用个“昏招”,算是临时解决了,因为汉末也是天灾人祸不断,还有瘟疫横行,张角趁机搞“符水”治病驱瘟而崛起。这也是内有“百万黄巾”,外部还有十万羌兵作乱,入侵三辅,朝廷也是缺钱缺粮,贪腐横行。汉灵帝的“昏招”就是“你贪不如我贪”,朝廷批量卖官,上至朝堂,下至县令,无所不卖,强力的“饮鸩止渴”配方,但这也有了钱去聚兵平定黄巾之乱以及羌乱,算是临时维稳,当然汉朝最后依然是扛不住内乱而结束了,但却是以另一种方式结束的。
明朝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?哪怕是临时续命呢?哪些股票可融资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股票配资吧 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指数期货开盘涨0.33%_每日经济新闻
下一篇:没有了